就在今天(北京时间2018年4月3日),英特尔发布了第八代酷睿移动高性能处理器平台(针对游戏本和高性能本的标准电压处理器新品)。是的,也就是游戏本上的i5 7300HQ/i7 7700HQ推出了新款——对应的是i5 8300H/i7 8750H等。一并发布的还有第一次进入笔记本端的酷睿i9高性能处理器,而且是未锁频的HK款。另外,还有高性能款的低压酷睿U系列处理器,以及全新的、更高带宽的802.11ac无线网卡。
大家看表格会更直观▼
简单说,移动标准电压处理器分为两大类别:第一是针对移动工作站的移动至强处理器,这里不详细说了;和普通用户密切相关的是第二类——第八代的酷睿i5/i7移动处理器,以及全新的酷睿i9移动处理器。
其中,酷睿i5的大变化是从四核四线程变成了四核八线程;而i7的最大变化则是从四核八线程变成了六核十二线程。酷睿i5的最高睿频为4.0GHz/4.2GHz,i7的最高睿频为4.2GHz/4.3GHz。注意,我们首次看到了移动i9处理器8950HK,最高睿频达到了惊人的4.8GHz,这对于游戏可是空前的利好。另外,和其他HK处理器一样,它也是未锁频的,我们踅摸着这货会进入ROG、Alienware的高端款,然后来一个20000元(RMB)的起售价——毕竟这是极限定位了。
新款的移动高性能处理器TDP都是45W,和前一代没有变化。当然,和第八代低电压处理器一样,这里面有很多考究的地方,我们会在后面的评测部分解读。另外,我们注意到,第八代处理器的缓存也进一步提升了。
TIPS: 升级到第八代后,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以往的后缀“HQ” 现在简化成了“H”。这是因为Q(Quad)对应着“四核”,但如今的第八代高性能移动处理器,部分型号已经是六核了,所以干脆去掉了Q,仅仅保留H,意为高性能处理器。
这个部分可能稍微懂行点的读者才看得懂——英特尔的酷睿U系列处理器其实是有两个大类的,一类就是我们常见的15W TDP的,它是最主流的,主要用于家用轻薄本、轻便本、常规的商用笔记本。而第二类酷睿U系列是28W TDP的,型号方面以9结尾,比如i5 8259U、i7 8559U。它们的TDP之所以高出不少,是因为它们搭载的集成显卡是“锐炬”系列,性能比一般的HD620、HD630什么的要高很多。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系列在市场中并不常见,这是后话,这里不阐述了。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也是大家很容易忽视的东西。伴随着第八代酷睿高性能移动处理器的发布,英特尔更新了自己的802.11ac WiFi无线网络平台,也就是推出了新款的英特尔无线网卡,从资料来看,新款的无线网卡使用了160Hz频段,连接带宽可以达到夸张的1733Mbps,是之前的802.11ac最大连接带宽867Mbps的2倍之多!
那新款的无线网卡型号是什么呢?牛大叔也帮各位扒到了▼
英特尔AC9462!连接速度破1700Mbps——家里的无线路由器又得换新了。
其实关于第八代移动高性能处理器,之前就有很多分析和讨论。大家关心得最多的,就是它的性能表现,尤其是相对第七代酷睿移动处理器HQ系列,第八代的性能提升了多少呢?另外,目前第八代酷睿和第七代酷睿移动处理器一样,同样是基于14nm大制程范畴的,所以也存在像第八代酷睿U系列处理器那样的情况——核心数量增加了,要“全力发挥性能”,实际运行功耗势必会提升并超过TDP,而这就得面对一系列实际的问题了:首先,它全力发挥性能时,性能表现如何?其次,它真的可以长时间全力发挥吗?会受到游戏本散热组件规格的制约吗?至少从第八代酷睿U处理器轻薄本的情况来看——的确各家的散热能力不同,性能表现迥异。最后,即便是游戏本/高性能本的处理器散热能力有高低,它又对游戏的实际表现有多大影响呢?
抱着这一大堆疑问,我们开始了认真的测试。也力图通过测试回答大家的所有疑问。
测试用机
雷神新款911
■处理器: Core i7 8750H(6/12,基准频率2.2GHz,最高睿频4.2GHz)
■ 内存: 2×8GB DDR4 2400
■ 显卡: GTX 1060 6GB满血版独显+UHD 630集显
对比测试平台
■ 处理器: Core i7 7700HQ(4/8,基准频率2.8GHz,最高睿频3.8GHz)
■ 内存: 2×8GB DDR4 2400
■显卡: GTX 1060 6GB满血版独显+UHD 630集显
第八代酷睿移动高性能处理器基准性能:
Cinebench上千cb,WinRAR基准超13000KB/s
以后你在游戏本的设备管理器中看到的处理器将是这样的,12个线程——嗯,我也有点头晕^__#。
大家可以看到和第七代i7对比,它的基准频率低了有点,8750H是2.2GHz,7700HQ是2.8GHz——这很容易理解,制程相同,热设计功耗也相同(都是45W),但由于核心数量增加了50%,所以只能通过尽量降低一些频率来稳住TDP。
那么,CPU的运算性能表现如何呢?让我们来看对比数据:
大家非常熟悉的Cinebench R15,得分突破了1000cb,达到了1159cb。实际上从外媒泄露的信息来看这还不是最强的性能发挥,最强的性能发挥可以跑到1200cb以上。但坦率说,1159cb作为移动处理器来说已经非常惊人了。
再来看看和第七代HQ系列的对比,领先幅度非常明显,达到了57%,达到了“质变”级别。
CPU-Z的基准性能测试,单核469,多核3286。这个数据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对比一下第七代酷睿的成绩就很清晰了▼。
领先幅度同样非常大,整体成绩领先幅度达到了65%。这里有个小细节就是:虽然单核的频率降低了,但是得益于新核心,单个核心的成绩还是有17%的领先幅度。
WinRAR的测试成绩就比较厉害了,很轻松地冲破了13700KB/s——注意,如果你是单通道内存机型,这个成绩会受到一些影响。同样,通过对比大家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它的性能增幅▼。
第八代i7 8750HQ相比第七代的i7 7700HQ,WinRAR成绩同比领先近50%——这和核心数量的增加幅度也是基本匹配的。
TIPS: 这里给读者一个重要的提示, 如果各位多看几个媒体,会发现牛大叔这里的成绩总体算是非常高的,有些媒体的同款机型测试成绩甚至不到这里的9成,甚至还有不到8成的。请相信大叔的专业性——因为我确保了性能的最大发挥,比如双通道内存,比如针对不同软件采用不同电源模式(少量测试软件是平衡电源模式成绩最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测试成绩是确保在“干净系统+低负载”的环境中测试的,每个测试都如此,所以牛大叔的笔记本测试,成绩的前后对比、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性是非常准确的。
下面小结一下基准性能测试:由于第八代移动高性能酷睿处理器(这里特指i7)的核心数量明显增加,加上核心的优化,我们可以在基准测试上看到明显的性能提升,而且提升幅度堪称质变。
不过这里随之而来有个疑问,那就是:这样多的性能增加,是不是意味着“运行功耗也大幅增加了”呢?如果是,那么这种性能增加意义就小了——毕竟笔记本的散热模组得全面加强,不利于机身的轻薄化设计和成本控制。下面,牛大叔我就来解密i7 8750H的运行功耗!
第八代酷睿运行功耗揭秘:
短时可达65W,长期稳定运行40W左右
前面提到,如果如此高的基准得分是考超标的高功耗得来的,那么实际价值会大幅降低。那i7 8750H的实际运行功耗究竟有多大呢?会远远超过标称的TDP 45W吗?我们测试的游戏本压得住吗?
这里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较长时间运行功耗——我在测试WinRAR的数据时,跑了很多次,而且一直在观察CPU功耗。大家可以看到最高得分是13752KB/s,而长时间运行后,得分会稍微降低一点,13555KB/s——对应的CPU实时封装功耗是44.8W。实际上,如果是单一的CPU运行功耗,大部分中高端游戏本是能够压住44.8W的,毕竟i7的标准TDP是45W——而TDP的意思就是“热设计功耗”,也就是英特尔针对不同处理器,给PC厂商的散热设计(散热模组的散热能力)最高参考值。
TIPS:这里大家还要再学习一个知识, 那就是在移动标准电压处理器端,i5和i7有一些非常细微且有趣的差别。比如i5 7300HQ和i7 7700HQ,前者是四核四线程,后者是四核八线程,但是两者的TDP都是45W。但是在实际运行中,i5基本不可能长时间跑到45W甚至40W都很难到;但i7机型,好的真是可以长期跑45W左右的——也正因为此,i5 7300HQ和i7 7700HQ在基准测试中就能体现出较大的差距。反之,在酷睿U系列低压处理器上,i5和i7的性能表现则差别不大,两者的长期稳定运行功耗都是15W左右(戴尔例外,第八代i5都可以上21W)——这也是我们建议大家买轻薄本和网游本只买i5的原因。
回到i7 8750H的功耗话题。我们目前证明了i7 8750H可以较长时间地跑在40W左右的,但并不等于它的最大功耗就是40W。
我们的测试机在跑Cinebench时,平衡电源模式,处理器封装功耗最大可以达到60W左右(较短时间)。其实,这依然不是i7 8750H可以达到的最高功耗。我们甚至有这样的数据——单独进行Aida64系统稳定性测试时,处理器的短时(几秒)封装功耗可达65W(不过这并非新911的测试数据)▼。
大家要明白的是,不同的游戏本(也包含轻薄本),有不同的性能释放策略。有些是短时间极高,但马上会降到标准TDP附近甚至更低;而有些仗着散热规格更高一些,可以长时间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应该说不同厂商的游戏本、高性能本都对应着不同的散热、运行策略。
那么,落实到雷神新款911这款游戏本,它的处理器运行策略是什么呢?
●刚才我们通过WinRAR基准测试已经告诉了大家,在单纯的处理器高负载时,它可以较长时间地跑在标准TDP 45W左右,所以总体性能释放是不错的。
●而我们也通过极限双考机,同时给处理器和GTX 1060显卡施加高负载,模拟它在运行大型3D游戏时的极限负载情况,结果是:即便是双满负载,i7 8750H处理器也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在37W左右,这个表现目前来说算不错的。
极限双考机,最初CPU功耗可以到46W,而后缓慢走低到40W左右。极限双考到10分钟左右,CPU封装功耗会缓慢降低到37W附近并保持稳定。
实际上,“运行策略”,“性能释放策略”,或者说“散热设计策略”这几个词,哪怕是在一两年前,我们也是很少提及的。这还是因为第八代酷睿的特殊性——它的“实际可达到运行功耗”远高于它的“TDP”。比如i5 8250U可以跑到34W左右,但是它的TDP仅15W;8750H最高可以跑到65W,但是它的TDP是45W。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我们研究不同机型的不同运行策略变得尤为重要——大家在轻薄本端也看到了,同样是长期运行性能,某些厂商的产品可以比其他家的高出20%。
另外,产品设计也是重要的因素。比如有些定位轻薄的游戏本或者是轻薄本,它的高负载功耗甚至无法达到标准TDP,可能会大幅降低到TDP以下。比如我们知道的,一些轻薄的独显机型,搭载了网游独显,它在双高负载时,处理器的运行功耗会降到6W左右,远低于TDP 15W。同理,我们也知道部分第八代酷睿轻薄游戏本,在双高负载时,处理器的实时功耗也会大幅降低,比如降到25W以下以保证GPU性能的正常输出。
而提到这里,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轻薄本的性能,主要是靠处理器。但是游戏本、高性能本有所不同——它的大部分应用,比如游戏应用,主要是靠GPU也就是独立显卡。那么,新一代处理器如今性能大幅提升,但是落实到游戏上,它的综合性能提升了吗?或者准确地描述——游戏3D表现提升了吗?接着往下看吧。
游戏表现实测:
同显卡同内存环境下,相对第七代提升有限
我们对比了一组数据,包括i5 7300HQ+双通道16GB DDR4 2400、i7 7700HQ+双通道16GB DDR4 2400,显卡都是GTX 1060满血版本。测试包含了游戏3D性能测试软件和实际的大型3D游戏。当然,由于是不同的厂商,不同的机型,所以我们尽量都是取的最好测试成绩。
这里会发现两个有趣的结果,Unigine2 Superposition测试和最终幻想15的测试项目上,i5 7300HQ的成绩竟然超过了i7 7700HQ和i7 8750H。且不说第八代和第七代的对比,我们就单说第七代酷睿的i5和i7对比,i5 7300HQ无论是线程数量还是频率,都低于i7 7700HQ,所以这样的成绩只能说是“这款i5笔记本的GTX 1060独显的性能的确调教得更出色或者说激进”。
不过综合来看,i7 8750H的游戏3D表现还是略微领先一点点,只是幅度很小,大部分项目都不到5%,只有在Unigine Valley项目上领先幅度有接近10%——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游戏本,在玩大型3D游戏时,重点还是显卡的性能发挥。处理器只要上了一个档次后,差别就不是太大了。而第八代酷睿高性能处理器的迭代并未和独显的迭代一起,在显卡没有更新换代的前提下,游戏性能的提升大家能太过奢求。换句话说:如果你只是打游戏,其实第七代酷睿依然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价格上也会比新品便宜一些。
那么,第八代的价值在哪里呢?
专业应用、设计应用凸显威力
或许会有人对游戏3D的表现失望。但你也要清楚地意识到一点:处理器的绝对性能是提升了,问题在于游戏的优化,市面上大部分游戏就优化到四核。这种优化是和“四核最主流”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的。也只有当六核游戏本上市,成为市场的一份子后,游戏的优化才会逐步跟上——现在六核对游戏3D的表现帮助不大,可不意味着以后没有提升。
另外,在很多专业应用领域,核心数量更多的第八代酷睿是显然更有优势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全民都在玩视频,里面经常都会要用到视频转码这个应用。而大部分视频转码软件对处理器的核心数量是很敏感的。来看个测试项目:
第八代酷睿i7的视频转码耗时相对于第七代酷睿i7少了16%。
从这个实际应用可以看到第八代酷睿的效率提升是很明显的。而且大家要明白,视频转码只是“最简单的专业应用”,还有很多专业领域需要多核、高性能的处理器,包含3D/2D建模、科学计算、虚拟机,甚至Photoshop的滤镜、After Effects的特效处理,都是“处理器越强越好”。在这些领域,第八代酷睿的性能表现会更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里来不及测试太多项目,我们也会在后期给大家补上一些专业应用的测试),有望体现我们前面测试的基准性能的巨大差异。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第八代酷睿移动高性能处理器,肯定也和轻薄本一样,存在“性能释放差异”的问题。所以大家在日后的购机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应用需求,多看评测,认真抉择!
小结一下第八代酷睿高性能移动处理器的测试
●基准测试得分提升很大,堪称质变;
●专业应用方面有明显的提升,这是目前第八代酷睿移动高性能处理器在实际应用层面比较大的提升,所以做设计和专业应用的用户应该果断考虑第八代酷睿新品;
●3D游戏的提升不算明显,主要是3D游戏对GPU的依赖更强,另外大部分游戏对多核的优化只到四核——或者说,对于六核的优化,从现在才开始;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正如之前预测的那样——游戏本上,原价替换上一代(第七代)是不可能啦。上一代还要继续卖呢。第八代机型价格相对会贵一些。目前各家的新品推进情况还不明朗,大家再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