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年年粽叶飘香时,端午习俗知多少?作为中国传统民俗大节,端午节仪式感很强,“文艺范儿”十足,积累了如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品尝美食等诸多习俗。直到如今,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民间仍然吃粽子、划龙船、挂艾草、喝雄黄酒。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传承着千百年来中国人别有情趣的生活方式。
端午习俗——赛龙舟
赛龙舟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水上竞技活动。据《事物原始·端阳》记载:赛龙舟“起于越王勾践”。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则认为,划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的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俗。
南北朝后,端午节被赋予了纪念屈原的人文内涵,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据考证,其实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与屈原毫无关系。但千百年来,屈原已广泛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隆重举行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先到屈子庙朝拜,还抬着龙头祭庙,祭毕才开始龙舟竞渡。是时,群龙一齐下水,一声炮响,船似箭发,两岸欢呼,鞭炮齐鸣,热闹非凡。
端午习俗——吃粽子
提到习俗,大家最开心的或者就是“舌尖上的端午”,也就是家家户户吃粽子。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包裹而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形状有棱有角、内裹糯米而得名;筒棕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成而得名。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在魏晋时代已经盛行。西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有类似记载:“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还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唐代诗人郑谷“诸闹渔歌响,风和角黍香”的诗句,反映了当时吃粽子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唐明皇吃了一种“九子粽”之后也赞不绝口,“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古城长安有专门制作经营粽子的店,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市场上有“巧粽”出售。还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做的。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间,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
到了乾隆年间,林兰痴《邗上三百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粽子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品种越来越丰富多彩,用流行语来说就是,“可盐可甜,可方可圆”。从用米上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纯米粽子,陕西人叫“蜂蜜凉粽子”;二是有馅的粽子,即依不同地区的习俗,有豆沙、枣泥、芝麻等馅心;三是夹果粽子,一般以枣、栗、柿、银杏等分别与糯米包裹而成。从地域上看,粽子还有南北之分:江南粽以宁波、苏州等地的最负盛名,其馅心多为豆沙、枣泥、咸肉、火腿、油脂等;北方以北京江米小枣粽子为佳,其馅心以小枣果脯等最为常见。从形状上看,各地粽子有三角、四角、枕头形的,还有形若小宝塔的。
端午习俗——挂艾草、菖蒲
艾草正氤氲,菖蒲试新酒。民谚有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这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很少有人了解,这些古老的端午习俗,最早都是古人用来驱除疫病、维护健康的,所以端午节亦被学者称为中国最早的“健康防疫日”。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则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所以端午期间挂艾草、菖蒲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端午习俗——饮雄黄
旧时,每逢端午节家人团聚时,爱喝杯雄黄酒,以示庆贺。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我国民间还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以饮祈雨,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们还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里外,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以避除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
除了以上四种习俗外,在中国很多地方,端午节还可以佩戴香囊、沐浴兰汤,这些习俗都是民间情感和国家情怀的具体表现,体现了我们华夏儿女的生活智慧。
制作: 李方舟 张悦鑫
[ 责编:张倩 ]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曹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2371579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